“偿二代”下合规管理的新思路

时间:2016/8/18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作者:孟娇昀
  “偿二代”的实施无疑是保险业风险管理的深刻实践,更为保险公司风险合规管理工作深层次、多元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农银人寿风险合规部 孟娇昀

  “偿二代”新监管体系的指引

  2016年初,保监会发布《中国保监会关于正式实施中国风险导向的偿付能力体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决定结束保险业偿付能力监管体系“双轨并行”的过渡期状态,正式切换至中国风险导向的偿付能力体系(简称“偿二代”)。“偿二代”的正式实施标志着中国保险业规模导向发展时代的结束,也正式开启了中国保险业风险导向、精耕细作的新时代。

  传统的“合规管理”是指通过流程管控使公司满足现行法律法规、行业监管和公司内部规章制度的管理行为,以此达到对公司风险进行管控的目的;而现代“合规管理”的发展趋势则是以“价值创造”为目标,作为风险管理的重要抓手,成为公司偿付能力风险管理项下的核心内容。

  “偿二代”新监管体系下,保险公司风险合规管理工作面临着全新的机遇与挑战。“偿二代”要求保险公司风险合规部门更多的参与到公司重大事项的决策过程中,独立出具风险合规意见,为高级管理层决策提供参考和帮助,为公司业务经营稳健发展保驾护航;要求公司树立“全员参与”的风险合规意识,要求公司的风险管理水平直接与绩效考核挂钩,根据部门的风险管理职能赋予不同的权重。以上都不约而同地体现了监管对保险行业未来发展方向的指引,未来公司的风险管理能力将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合规管理”在“偿二代”新监管体系下也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的工作定义与范畴,其在以往以符合保险公司内、外部政策法规要求为目标的基础之上,又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即通过“合规管理”提升保险公司风险管理能力,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夯实保险公司在经济新常态和监管新时代下长远发展的基础。

  笔者根据“偿二代”监管体系对保险公司风险管理架构的要求,结合公司现阶段已完成和正在开展的风险合规管理工作相关实践经验,就“偿二代”下寿险公司风险合规管理的发展方向及模式进行探讨。

  “偿二代”下的风险合规管理实践

  经过2015年的“偿二代”试运行时期,各保险公司在新监管体系的指引之下对自身合规管理工作的方向与模式进行了逐步优化。

  (一)抓好基础与环境,完善组织、强化内控。

  “偿二代”进一步强化了对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和制度体系的要求,包括要求首席风险官在保险公司风险管理工作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要求总、分公司风险合规管理部门配备相应专业背景的管理人员,要求保险公司绩效考核要与风险管理水平挂钩,要求保险公司定期开展风险管理培训等内容。

  (二)用好目标与工具,健全机制、防范风险。

  “偿二代”强调风险偏好体系在保险公司风险管理中的核心作用。要求通过构建包括风险偏好、风险容忍度和风险限额在内的自上而下传导、自下而上反馈的机制,真正形成风险管理与业务运营之间的动态联系;提出通过预算管理、资产负债管理、信息系统等风险管理工具丰富风险管理方法论和工具箱。

  (三)做好专项风险管理,加强管控、提升水平。

  “偿二代”细化了保险公司对专项风险的管理办法、工作流程、报告机制的相关要求,增强了各类风险管理工作的可操作性。对于金融类风险(保险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强调了与资产负债管理的联系和相关内部控制流程规范化的重要作用;对于非金融类风险(操作风险和声誉风险),强调了分支机构的管理责任。

  “偿二代”下风险合规管理新思路

  自“偿二代”新监管政策开始试运行至今,公司积极落实保监会“制度、技术和人员”三措并举的风险防范体系建设,致力于推行以“风险为导向、制度为基础、流程为纽带、系统为依托”的“风控一体化”风险合规管理模式,在满足“偿二代”监管要求的同时,不断加强全流程风险合规管理建设。

  沿着“偿二代”新监管体系的指引方向,本着拓展合规工作领域、提升合规管理能力的理念,公司结合合规管理实践工作经验,以风险管理与业务经营有机结合为出发点,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和技术手段,着力打造管理标准化(S)、计量为基础(M)、内容全覆盖(A)、风险为导向(R)、系统做支撑(T)的“智慧型”(S.M.A.R.T.)风控管理体系。通过智慧型风控管理体系向董事会和经营管理层清晰展示公司面临的风险状况、可能对公司产生的影响以及公司采取的应对措施,真正建立风险合规管理与业务发展良性互动的内部环境,形成风险合规管理的新思路。

  (一)管理标准化

  以标准化的风险管理流程和定期审视更新的纠偏机制为基础的精细化管理:以风险类型为基础,通过选取恰当工具和方法进行风险识别和监测;建立风险合规管理报告机制,根据风险识别、监测和评估结果报告公司面临的风险状况;建立风险应对机制,根据风险的影响程度开展风险应对工作,确保风险暴露水平在风险偏好确定的承受范围之内;通过定期开展内控评价、审计监察等工作,审视风险管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持续更新和改进优化工作流程,以满足外部监管要求和内部治理目标变化的要求。

  (二)计量为基础

  “只有被量化、才能被管理”,风险计量是建立运转有效的风控管理体系的基础。初步形成以金融工程为基础,以指标监测、压力测试为主要方法,采用定量方式定期评估和监测金融类风险;同时,形成以内部控制为基础,以指标监测、损失数据分析、自我评估为主要方法,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定期评估和监测非金融类风险。在此基础上,选用风险调整后资本回报率(RAROC,Risk Adjusted Return of Capital)作为核心量化指标,以资本作为桥梁,通过比较经风险调整后各类业务的表现,真正建立起风险与收益之间的关系;同时引入内部资本模型作为风险量化工具,完善风险暴露水平的计量方法。

  (三)内容全覆盖

  “全员参与、全面覆盖”是风险合规管理的基本原则。公司搭建覆盖各级机构的风险合规管理组织架构,将“偿二代”相关工作落实到分支机构,重点针对分支机构内勤人员、保险销售人员开展风险合规培训,逐步树立分公司在销售和运营过程中的风险合规意识,以促使各级员工按照其工作职责参与公司的风险管理工作,承担日常风险管理职责;施行模块化风险合规管理模式,将七类风险与保险业务、资金运用、日常运营三大核心模块有机结合,采用点面结合、突出重点的管理方式,将七类风险及其子类风险融入业务经营管理之中。

  (四)风险为导向

  建立风险合规管理与业务经营的有机联系是“智慧型”风控管理体系的首要目标,二者的结合需要通过构建以“风险偏好为核心、授权为保障、指标监测为抓手”的风险传导与反馈机制予以实现。在风险偏好约束下,通过构建授权管理体系,建立风险管理与业务经营的定性传导机制;通过构建关键风险指标体系及案件风险监测指标体系,持续监测各类风险的暴露情况,建立风险管理与业务经营的定量传导机制。同时,定期审视授权体系执行情况,确保授权管理整体呈现出额度合理、注重差异、服务发展、执行规范等特点;定期监测风险监测指标的实际表现,在风险限额和风险容忍度范围内动态调整以满足特定业务的发展要求,确保在整体风险偏好水平下追求风险调整后的最大收益。

  (五)系统做支撑

  现代金融业的发展离不开信息科技的引领和支持。建立以大数据为核心的风险合规管理体系是全面提升风险合规管理能力的技术保证。通过逐步建立以金融工程为基础的金融类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以流程管理为基础的非金融类风险管理信息系统,通过信息化建设将识别、评估、监测、报告等风险管理关键环节系统化,逐步搭建好“偿二代”下全流程模式的“风控一体化”信息管理平台,将大大提升公司风险合规管理能力和效率。

  “偿二代”的实施无疑是保险业风险管理的深刻实践,更为保险公司风险合规管理工作深层次、多元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保险公司风险合规管理部门应当紧抓良机,全面贯彻落实监管精神,优化风险合规管理体系,扎实部署各项实践工作,结合公司业务发展特点和经营管理实际,积极探索顺应市场及行业发展新形势的风险合规管理思路。
【新疆保险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仅供读者参考,产生风险自担,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