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迎宁:保险在供给侧改革中大有作为

时间:2016/9/8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作者:魏迎宁
  中国保监会原副主席 魏迎宁

  以“保险业与供给侧改革”为主题,我认为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保险业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问题,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方面是保险业为我国经济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服务;另一方面是保险业自身也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观点有些专家提出过,我非常赞同这个观点。

  关于保险业为经济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服务的问题。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2015年年末,习近平总书记开创性地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念,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保险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作为一种市场化的风险转移机制,可以为我国经济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有力支撑。

  在经济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存在各种风险,而且可能产生新的风险,这需要保险提供服务。为此,保险业应该努力做好服务实体经济、服务民生保障、服务社会治理三方面的工作。

  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要将保险服务渗透到科技创新、外贸出口、投融资体系等多领域,更深层次地参与到企业的全面风险管理,为实体经济发展保驾护航。要加快发展科技保险,推动科技和保险结合创新试点,为科技企业自主创新、技术改造和装备升级提供全方位的风险保障。要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规模,提高承保覆盖面,发挥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的作用。

  在服务民生保障方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守住民生底线,保险业可以参与民生保障体系建设,还要助力国家脱贫攻坚的战略等。

  在服务社会治理方面,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安全稳定的环境,充分利用保险机制,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增强公共服务,创新公共产品,推进综合治理、高效治理和协同治理。

  当然更重要的是,关于保险业自身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保险业在我国作为新兴的产业,多年来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保险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市场运行稳健,偿付能力总体充足,没有发生大的风险事件。

  保险业自身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保险业要通过深化改革,推进结构调整,优化要素配置,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扩大有效供给,满足社会对保险的需求,使保险业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近年来,保监会通过减少行政审批事项,扩大保险服务领域,争取国家优惠政策等一系列举措,引领保险业深化改革,调整结构,提高效率,扩大保险服务的供给。

  从保险市场主体方面看,市场主体类型多、种类多、数量多;同时,保险市场主体的准入和退出机制不断健全,这为增加保险的供给创造了条件。

  从保险产品和保险费率看,保险产品不断丰富,产品结构趋于均衡。保险产品的本质特征是提供风险保障。所以,风险保障型保险产品,包括只提供风险保障和理财与风险保障相结合的长期寿险产品,能彰显保险的优势,保险业应当更多增加开发这类产品在业务总量中的比重。

  从资金运用看,保险资金运用效率提高,也是保险业效率的提高,增强了保险业的竞争力。

  从保险服务看,由于保监会重视保险消费者的权益保护,保险的社会现象、社会形象逐步好转,尤其是随着互联网保险的兴起,保险产品的销售、理赔、售后服务更加便利。大数据分析使保险定价更加精准,而且可以发现客户的保险需求,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推销和服务。互联网保险发展空间巨大,目前仅是开始。

  保险业“新国十条”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保障全面、功能完善、安全稳健、诚信规范,具有较强服务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现代保险服务业,努力由保险大国向保险强国转变。中国还不是保险强国,要变成保险强国,这是一个很大、很艰巨的目标,但是,如果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角度理解,我们就会充满信心——空间真的是太大了,只要我们敢想、敢突破,那么不仅仅是实现目标的事,保险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也会在这个过程中得到质变性的提升。

  (记者 冯娜娜/整理)
【新疆保险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仅供读者参考,产生风险自担,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