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杂谈:人情账

时间:2017/5/25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作者:黄明明
  前一阵回到老家,一个表弟愁眉苦脸的找我诉苦,他掰着手指头算了算,这个月算上同事结婚、同学生孩子、亲戚摔断腿、街坊盖房子等等事情,他至少要参加六次随礼“活动”,每次的礼金怎么也要在一千元以上。这样算下来,这个月算是白干啦。

  表弟的苦闷也是现在农村人情账的缩影。现在的农村,结婚要举行宴会自不必说,孩子满月、考上中高大学,新房子动工老房子改造,各种人情往还的名目繁多,已经编织成一张密不透风的网,将每一位村民都网罗其中。这种起源于互助的传统,流传到今天,已经慢慢改变了味道,村民身处其中不堪其负担。收到的钱可能在宴请中花的一干二净,碰到好面子的主人,甚至会做赔本的买卖,入不敷出。当对方有事之时,并不能原数奉还,必须加上几百才好看。这部分钱,又在另一次宴请中,消耗殆尽。

  频繁的人情账,让村民的腰包始终难以鼓起来。有报道称,重庆三峡库区农民吕才富算了笔账:当地一个农民一年的收入平均不过三四万元,有些人份子钱就要交两三万元。当然,这是在人情账比较严重的地方,有的地方人情账虽然不太大,但因其频繁,也成为农民的负担。特别是,对于一些本来处于贫困地区的人而言,本身收入不高,依靠政府救济或者领取低保,也因为在这张人情网络中,进入更为贫困的境地。

  近些年来,关于扶贫的举措非常多。有输血式扶贫,给贫困人口送钱送物送政策,也有造血式扶贫,通过给贫困人口赠送工作机会或者挣钱做法。其实,除了这些之外,更需要止血式扶贫,例如让这种人情往还的不正之风能够及时刹住,会极大的减少村民日常不必要的支出,从而保存一定的经济力量,在脱贫线上能够站住脚。

  我们也欣喜的看到,很多地方政府也看到了这一点,开始了政府引导的方式,提供各种参照标准。

  2017年1月6日,河南省栾川县下发《关于在全县开展“推动移风易俗 树立文明乡风”主题活动的通知》《关于“加强红白理事会建设推动移风易俗”的通知》,要求建立健全红白理事会制度,并明确了红白事参照标准。农村红事每桌饭菜价格不超过150元,白事一律实行每人一碗杂烩菜。礼金标准方面,本村乡亲随礼一般控制在50元之内,最高不超过100元。

  日前,安徽省阜阳市界首市出台《关于开展树新风、改陋习、促脱贫的意见》,通过党员干部带头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在全市139个村、23个社区完善村规民约,引导全市干群更新观念、革除陋习。党员干部随礼不超过50元,同时向农村、社区倡议50元的标准,建议修订“村规民约”时参考。

  政府给出的标准,有50元的,有100元的,对于现在的村民来说,也不算太重的负担。这样一来,不仅能够保留农村固有风俗的基本形式,不至于突然刹车带来的负面效果,同时也有效的减轻人情负担。只不过,政府给出的还只是标准和建议,执行起来还是要看农村的党员干部带头示范作用。

  惟其如此,表弟们才不会继续苦闷下去。
【新疆保险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仅供读者参考,产生风险自担,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