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副秘书长刘传葵:截至7月末保险总资产达16.32万亿元

时间:2017/8/30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作者:冯娜娜

  8月29日,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副秘书长刘传葵在 “新环境下的保险行业发展与资产配置”论坛上进行致辞时提到了保险资产配置情况,截至2017年7月末,保险总资产16.32万亿元,较年初增长7.98%;保险资金运用余额14.43万亿元,较年初增长7.73%。

  刘传葵提到,近十年,保险资产规模年均增长超过22%。保险资产配置结构日趋多元,近年来,保险资金配置中银行存款、债券占比持续下降,另类投资配置比例不断提升。截至今年7月末,银行存款占比13.58%,债券占比34.58%,股票和基金占比12.76%,另类投资比例约为30.42%。另外,境外投资目前已超过了500亿美元,占总资产的2.3%左右。另类投资和境外投资恰恰是保险资金联系实体经济,服务“一带一路”的重要途径。保险资管产品发展也保持较快增长步伐, 2017年1-7月,21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注册债权投资计划和股权投资计划共89项,合计注册规模约2210.62亿元。截至7月末,累计发起设立债权投资计划和股权投资计划716项,合计备案(注册)规模1.79万亿元,这些产品极大地提升了保险资金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与力度。

  刘传葵表示,新环境下,行业发展与资产配置的面临的外部环境是艰巨的也是复杂的。首先,经济金融形势更为复杂,防风险难度不断增加,保险资金面临的外部环境不确定性显著增加,风险隐患和问题日益多元化,保险资金运用既要防“黑天鹅”,也要防“灰犀牛”。其次,金融同业竞争壁垒被逐步打破,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可能面临“同等市场竞争”的行业发展格局。保险资管机构的资产管理工具和产品结构日益完善,但在法律地位、政策保障、市场化竞争、经营环境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多障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机构的发展。三是资金规模压力和资金成本抬升作用下,资产配置难度显著加大。宏观流动性的紧缩以及利率的上升使得资金成本抬升,但投资回报率也没有明显改善。

  刘传葵认为,在这种环境下,保险行业需要结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结合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从中寻找行业发展机遇,行业需要更大程度地挖掘自身价值,发挥出保险资金期限长、规模大和资金稳定性强等优势特征。

  刘传葵谈到几点想法:

  一是回归保险本源,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整个金融行业的要求,保险业、保险资产管理业作为金融行业一员当然也应该遵照落实。

  二是积极发挥保险资金独特优势,做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保险业作为金融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更加积极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重大改革举措和重大建设工程,服务民生领域,只有积极支持国家战略的发展,才能获得与提升自身的价值与定位。

  三是强化全面风险管理,提高基于风险管理下的资产管理能力。保险资管机构要把风险管理作为生命线,继续加强资产负债管理和偿付能力管理。面对新的会计准则变化,保险机构也要积极开展准则研究和测试等工作,更好推动资产负债联动管理,提升风险管理水平。

  四是进一步推进市场化管理,整合保险资源拓展第三方业务。同时,整合行业和机构资源,充分发挥保险营销网络的优势,推动企业年金、委托投资等第三方业务的快速发展,满足社会对于保险资产管理的需求,拓展保险资产管理的发展空间,也希望有优异的资产管理者能够为保险资产的管理作出贡献。

  五是积极探索基于自身特点和优势的资产配置管理能力。监管部门对于保险资金运用总体上是逐步放开的过程,各保险资管机构在越来越广阔的投资领域,应该积极探索符合自身特色与优势的资产配置管理能力,突出自己的特色与优势,为提升投资业绩服务,兼顾投资业绩与社会责任,兼顾投资获利与支持国家战略。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投资需要以研究为基础,我们也欢迎广大卖方研究机构为保险资管提供更优质符合保险资管要求的研究服务。

  六是健全以绩效为导向的市场化人才筛选机制、考评机制和激励机制,加大对专业化投资管理人才的自身培养与引进力度,坚持专业化发展方向,打造一支符合保险资产管理要求和行业发展的高水平资产管理队伍。

【新疆保险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仅供读者参考,产生风险自担,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