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和:在“难”中过好日子

时间:2020/5/6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作者:王和
  “牌照资源”不再稀缺,坐享红利的日子基本上过到了头,那么未来的日子靠什么?靠的是真正意义上的价值创造以及相应的能力。面向未来,时代赋予“价值创造”能力和人才以全新的内涵,全球视野、纵观全局、科技赋能和善于创新将成为重要内涵。
  
  “得人才者得天下”不再是一句口号,要让投资者和“一把手”意识到:即使是从“一己私利”出发,也要任人唯贤。人才培养与能力提升,固然有“猎头”和“挖角”等“短平快”的办法,而“自己培养人”和“培养自己的人”或许是更务实和踏实的路子。
  
  最根本的解法是优化环境,广纳贤才,激活个体,形成合力,要解决的不仅是吸引和留住人的环境,更重要的是人才成长和能力评价的文化,确保人才和企业的基业长青。
  
  网点优劣:一念之间,一悟之中
  
  “网点”不再是优势,甚至可能成为“包袱”的观点已不“新鲜”了,但接下来的问题是什么是优势,如何打造面向未来的优势。许多道理都明白,但最大的道理是“知易行难”,最怕的是“囫囵吞枣”地“东施效颦”。比如,“开放银行”无疑是一个网点转型的路,但怎么做,特别是因地制宜地做,并非易事,如不小心,就可能掉到“沟”里,“开放银行”就成了报告里的“时尚用语”。
  
  面向未来,无论是业务的交易,还是客户的交互,都不是单一渠道可以解决的,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因时而异是基本思路,渠道和渠道能力的“混编”是基本思路,而决定的因素是“客户偏好”和“客户体验”,要知道:最大的API是服务客户的心。
  
  此外,“网点”也非绝对的“包袱”,社区经济将赋予基层网点以全新的内涵、价值与契机,基于“量体裁衣”的“进社区”商业模式再造,或许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消费金融:把好事办好
  
  消费金融能否成为未来金融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不仅取决于产品和服务,更取决于消费者的信任。但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国的消费金融有点“伤痕累累”,老百姓还没有享受到消费金融的“好”,就已经被“套路”、“跑路”和“爆雷”搞得“遍体鳞伤”,如“惊弓之鸟”,仍处于“心惊肉跳”和“往事不堪回首”的后怕中,处于一种“自我疗伤”状态。“前景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用给当下的消费金融尤其贴切,不是没有需求,需求巨大,但问题的关键是怎么让“需求”真正成为需求。在消费金融的发展过程中,许多风险是“急功近利”下“虚假需求”的结果,因此,风控的关键是树立正确的发展与经营理念。
  
  此外,发展消费金融,信用体系固然重要,但现在的问题是:主要矛盾不是消费者的信用,而是消费金融服务者的信用。未来的金融消费更多是存在于场景,让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服务,在“心安理得”中体验,这不仅是从经营技术的角度,更是从客户感受的角度。
  
  诚信为本:老老实实做保险
  
  人口结构变化、中产崛起和老龄化趋势,无疑是保险乃至金融发展的大背景,解决了“温饱”后的人们,面临着健康医疗的需求,更有养老保障的需求。这个需求放到“14亿人口”的概念下,就是一个个“天文数字”,让人亢奋不已,跃跃欲试。
  
  要知道,保险市场虽然很大,但保险的特征决定了培育保险消费环境不容易,且这个环境具有很强的脆弱性,经不起折腾。因此,行业发展的重要前提是达成一个“集体共识”:善待与保护来之不易的市场环境,特别是消费者的信任和信心,少一点“急功近利”,少一点“任性”;多一点“天长地久”,多一点“敬畏”。
  
  (作者系人保财险原执行副总裁)
【新疆保险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仅供读者参考,产生风险自担,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