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家训的规矩中

时间:2020/9/23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作者:华波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们从牙牙学语起就开始接受家教,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人”。可见,家庭环境、家风、家教和父母言行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深远影响。对我们中国人来说,有家就有家风,每一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风,它或许是一篇成文的家规,或许是老一辈口耳相传的几句教诲,不管是什么形式,都会反映出一个家庭的价值取向;它对所有家庭成员的教化和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如春雨一般,润物无声,融化在每个家庭成员的血液中,体现在家庭的发展中、亲人的相处中、每个家庭成员对生活的选择中,为人处世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的生活细节里。这就是家风的力量,在无形之中规范和约束着每一个家庭成员的言行。
  
  回首自己这一路走来的历程,发觉自己其实也一直行走在父母家训的规矩中,一直都在不自觉地践行着父母那些正直、积极、和善的为人处世原则和规矩,一直都在遵循着父母当年的教诲做人、做事。
  
  虽然我的父母平凡朴实,没有专门给我讲过什么格言家训,也没有讲过什么大道理。但现在回想起小时候的生活,父母经常对自己叨念的言语,父母处事的行为等诸多事情,其实都是父母在教育着我,在给我立规矩、作示范。父母的这些或口头的家训或行为的示范,深深地浸润着我的内心,伴随着我成长,无形之中约束着我的言行,使我得以在人生路上没有丝毫越规逾矩,一路遵规守矩行稳至今。在父母对我叨念的数不清的家训中,有三句——要感恩、要守本分、要不怕苦不畏难——对我影响至深,铺就了我人生的底色。
  
  要懂得感恩。这是在我6岁时候,父母用自己的言行烙在我内心的一个做人的原则。记得那年上半年,因为天旱少雨早稻欠收,到了9月份的时候,家里已快无米下锅了,真正到了青黄不接的时候。现在的年轻人可能无法想象出家无余粮、更谈不上攒有闲钱的上世纪八十年代湘南偏远山村的生活状况。只有经历过那个年代、那种生活的人才能理解,那个时候缺粮对于农村家庭而言是一个怎样的窘境。好在母亲经多方讨借后,终于在邻村的一家借到了两担稻谷,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等晚稻秋收后,父母都不约而同地挑出家里晒得最干、颗粒最饱满的那部分稻谷还回去,而且还要多还一担。那时候的我对父母的行为很是不解,人家又没有要求多还,为什么还要多还呢!但母亲的一句话让我至今仍记忆犹新,“不要忘了没粮时咱们是什么样子,人家借谷子是在救命,多还的一担谷和一条命比哪个重要?”虽然母亲的话简单直接貌似粗糙,也并没有用过多的语言来教导我要感恩,但她却用最真挚的行动,告诫了我要懂得感恩。我也一直铭记着母亲的这一教诲,工作后常怀感恩之心,感恩于组织上给予的每一次重托、领导的每一次帮带、同事的每一份支持,始终竭尽全力地把工作干好,把让组织和领导、同事放心作为对他们最好的回报。
  
  要坚守本分。在很多家庭中,可能父母都会用各自的方式教育子女做人要守本分,我的父母也是如此。记得上小学时,父亲被推荐担任村里的会计。那时候的农村不像现在有比较多的经济活动,会计大部分的职责就是计数,分发上级送来的一些免费的树苗、农资等,事情虽不复杂,但在那个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却很考验负责计数会计的为人。有一次分发桃树苗,等大家都拿着自己的树苗散去,父亲清点后发现还多出20多棵,他反复核对着那个计数的小本,发觉账上没错,都有各自的签名和数量,看来是有人少拿了。我正在暗中窃喜家里可以种更多的桃树了,可父亲二话没说,把多出的树苗扎成大小两捆,自己扛着一捆大的,让我抱着那捆小的跟着,要一家一家去问。我边走边嘟喃,“谁少拿了自己会回来找咱们的……”父亲是个急脾气,还没等我说完,就劈头盖脸训斥道:“大家都指着多种点果树日后好多收果子卖点钱,谁会愿意少拿?分发树苗是我分内的事,现在树苗没发明白,不能怨别人,做人做事要守本分!”从这时候起,我就谨记着父亲的这句话,“做人做事要守本分”,尤其在参加工作后,不论是在哪个地方、哪个岗位、从事什么工作,都秉持着父亲教导的这个原则常怀律己之心,常戒非分之念,坚守本分,恪尽职守,干好职责范围内的每一件事情。
  
  要不怕苦不畏难。小时候看着父母每天起早贪黑的下地干活,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炎炎烈日,极少见他们流露出怕苦、畏难的情绪。尤其在抢收抢种的农忙时节,下再大的雨、刮再大的风,亦或是再难以忍受的酷热,他们总要坚持干完当天的活才会收拾农具回家。或许是长期耳濡目染于父母这种不怕苦不畏难的行为和精神,使我在人生历程中,每当遇到困难想要放弃时,就会想到父母在风雨中、在烈日下忙碌的身影,就不敢再为自己去寻找退缩的借口和理由了。记得大学毕业刚参加工作,第一次离开家乡,远离父母,来到冀北的一个小城镇时,这个满眼灰蒙蒙的北方小城对于长期生活在南方的我而言,有太多的不适应,气候环境、饮食习惯、人际风俗等与此前相比,差异真不是一点点,再加上工作中的困难,一度使我心生退意。每每在我失落到想要放弃时,就想到父母迎着风雨、顶着烈日出门劳作的情景,就凭着父母给予的这股力量才一直坚持着,不断地努力,才得以从一个冀北的塞外小城一步步走到了北京,走到了今天。回望来时的路,曾经很艰难,但已经走过来了。得益于父母根植在我内心的“不怕苦不畏难”的教诲,已让我面对艰难时不再迷茫。展望未来,依然有很多困难,作为一名金融领域的监管人,面对日趋复杂的金融市场、日新月异的金融科技、纷繁复杂的金融产品和层层叠叠的交易模式,要履行好监管职责,确实有很多挑战,唯有继续弘扬“不怕苦不畏难”的家训迎难而上,履职尽责,才能不辱使命。
  
  (此文为中国银保监会机关纪委“树清廉家风,创最美家庭”主题征文一等奖作品)
  
  (作者单位:中国银保监会非银检查局党支部)
【新疆保险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仅供读者参考,产生风险自担,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