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信息怎样才能成为生产力?

时间:2010/10/14     来源:中国保险报     作者:童大焕

  在日前举办的中国第一届汽车保险研讨会上,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提出了一个需要保险业“深耕细作”的话题:汽车保险获取重大、重要数据,影响和直接制约汽车产业链,对汽车产业链的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1亿多辆车主信息,可以和任何一个大的产业链实现对接。 

  这个问题是否第一次提出并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是它的现实意义极其重大。托互联网之福,除了极个别国家和地区,世界已经全面进入信息时代。信息就是金钱、信息就是生产力,在今天的社会应已成为一个最基本的常识。但是我们仍然要在信息的黑暗中长久摸索,因为,不论是因为获取信息渠道的不同,还是厂商出于商业秘密的需要等等,信息不对称是一个永恒的世界性难题。2001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被授予3位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乔治·阿克尔洛夫和迈克尔·斯彭斯。他们获奖主要是因为在30多年前提出了信息不对称理论。在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中,不同的人掌握的信息是有差别、不对称的,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一方,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 

  随着保险深度和广度的发展,保险行业有可能成为未来最精确掌握大量信息的行业——不管是客户信息,还是提供商品和服务的行业的信息,一切都可能“尽在掌握”。对相关庞大信息的归类与分析,不仅可以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信息选择服务,而且可以反制相关行业,通过对不同品质的产品制定不同的保费标准,在促进相关行业的优胜劣汰的同时,降低保险行业自身的经营风险、提高经营收益率。就像太平洋保险公司王永盛先生在研讨会上提到的,通过一定的职业资质认证,并且在维修服务中留下安装、修理技师和服务企业的名字,就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相关过程中的道德风险。 

  显然,海量的信息本身是没有任何用处的,如果未经整理和分析,再多的信息也只是垃圾而不是财富。要想将海量信息变成有效信息,信息的整理、分析和服务平台就必不可少。这不仅考验保险业的信息化能力,更考验的是其信息共享、整合与服务的能力。只有把海量信息先整合再分解为大量有针对性的有效信息,保险业掌握的巨大信息才有可能真正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源泉。 

  除此之外,记者更加看重的是另一个层面的信息内涵:在任何社会,不论是寿险还是汽车等财险的购买人群,首先都是中产以上的社会中坚人群。这个群体的品质,就是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品质窗口。一个社会的时尚由他们创造和引领,一个国家的价值观和方法论由他们决定。保险业能够在多大、多深的层面上为他们这个群体提供服务和思想、观念、价值观的引领与塑造,同样是值得保险业关注的重大历史命题。 

【新疆保险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仅供读者参考,产生风险自担,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