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资介入养老产业投资 可持续和多赢的投资理念

时间:2010/11/9     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曲晓辉
  市场化程度和城市化进程是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逐步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以至目前的市场经济的转变。这种转变,对于抓住国际市场的机遇和跨越式发展国内的经济建设,从制度上提供了根本性保障。但是,任何一国的经济,都要面对产业结构的被动和自发的调整。作为投资主体,无论是法人还是自然人,都必须遵循商业社会的生存与竞争法则,在产业结构的持续变动中审时度势,对制度基础环境有深切的把握,进行积极而稳健的投资安排。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市场化过程,成就了IT、通讯、证券、保险等一些新兴行业的高速成长。在投资领域,则不断演绎着摸索与尝试、模仿与创新,失败与成功,发展与转型。市场的功利性和资本的逐利性是铁血法则。企业的长足发展,必须建立在产业正确定位和适时调整的基础之上。资本的投向,必须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而作相应调整。价值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对于市场的自发调节,既具有绝对的优势,也具有巨大的破坏作用。换言之,市场机制基础上的产业发展是以破坏性为前提的。落后行业和产能的淘汰,是新兴行业和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追逐和开拓朝阳产业,是企业引领行业发展和占领市场高地的重要战略和有效手段。

  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相对饱和及微利,甚至面临产能过剩和技术与管理的新一轮升级的巨大成本,使之无法对新的投资产生巨大的吸引力,第三产业的崛起和迅速发展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银行、证券和保险等金融服务业的高成长,咨询、培训和教育服务业的迅速发展,影视传媒等文化娱乐产业的崭露头角,医疗和健康服务业的巨大潜力,都是显而易见的。在本次全球性金融危机中,除投行、券商等金融服务业企业和持有大量金融资产的企业遭受重创之外,其他第三产业企业基本没有遭受负面影响,而像文化娱乐产业这样的新兴第三产业在我国反而逆市而上,2009年我国休闲娱乐产业年增长率达60%。

  商业的成功首先在于前瞻,而市场力量的快捷已经不允许太多的踌躇和观望。这样的经验教训比比皆是。《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决定》发布后的极短时间,海南的房地产价格就翻几番,使上世纪90年代海南房地产开发神话得以重演。国家关于振兴文化娱乐产业决定的发布,也迅速整合了一大批战略投资者试水,电影制造商立即得以首发创业板。企业家对市场的前瞻就如同研发人员的技术创意和学者的学术敏感而具有引领作用。创新性的思维再辅以对制度环境的准确把握和对市场机会的合理预期,是新兴行业建立和发展的必要前提。诚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也可以成就跨越经济体的行业创新。泰康人寿陈东升董事长率先提出的养老社区投资理念,基于成功企业家对国情的准确把握,对市场的深刻理解,对行业发展的引领意识,对人文社会精神的积极诠释。当然,它也深深地根植于对养老领域的长期关注和对国内外养老产业的充分调研。

  我国养老产业蕴涵巨大和可持续商机。我国现行的养老方式,是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会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家庭养老方式。但是,未富先老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必须直面的一个严峻问题。同时,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趋势使现有养老方式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目前我国“四二一”的主流家庭结构,正在颠覆家庭养老方式。1999年我国进入国际公认的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0%。此后10年,我国老年人口增加了5000万。加上存量老人,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67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2.5%,并且年均增幅近1000万人。到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人,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预计到2050年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届时我国老年人口达到4.37亿人,约占总人口30%以上。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空巢老人、独居老人、失能老人、失智老人的队伍将迅速扩大,养老产业蕴涵的数万亿元的商机亟待开发。

  保险资金进行养老产业投资,是具有创意和多赢的资本安排。目前,我国的养老机构主要采取传统的养老院方式。尽管养老院床位远远供不应求,但其环境、管理方式和迟暮氛围还是使许多生活尚能自理特别是活力的老人望而却步,以致养老社区这种新的养老机构的商机凸显。但是,养老社区从立项到开发、运营和回收,周期相当长,而且在法规、制度和机制上具有很多不确定性。相比股票、基金、债券、黄金和房地产投资,养老社区投资时间长、见效慢。由于养老社区投资无法在短期获得暴利,很难引起热钱的追逐。另一方面,就养老社区投资的资金来源而言,保险资金的介入具有先决和持续的优势。保险资金的陆续积累和长期持有的特点,与养老社区逐渐开发、陆续交付和稳健回收形成一个对应的闭环,使保险公司可以低风险介入、长期稳健运营和持续平稳获利。结合房地产开发的养老社区建设,可以借助实体资产的持有,有效抵御通货膨胀的风险和分享资产增值化的收益。保险资金的运用及其效益,直接决定着被保险人的利益。低风险、长期持续平稳获利的投资方式,可以有效保证被保险人的利益,从而保证保险公司健康稳定的发展。

  我国中产阶层的崛起,正在为养老社区累积着日益壮大的客源。如果对当前的中产阶层以行政型、技术科研型和管理经营型来表征的话,这个队伍发展迅速。有学者预测,目前中国的中产阶层占总就业人口的20%,如果按照目前中产阶层每年1%的增长速度,20年内中产阶层可以达到总就业人口的40%。这一数据和法国巴黎百富勤公司、美国美林公司的预测大致吻合。法国巴黎百富勤公司的报告称,到2010年,中国中产阶级家庭总数将达到1亿户;美国美林公司预测,未来10年内,中国的中产阶级人数将达到3.5亿人。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成果,带来了国民文化、教育、科技和管理层次的显著提升,在此期间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一大批人正在陆续进入老龄阶段。对于经历过曾经的辉煌和岁月风霜的老人群体,繁华落尽而体能递减,握有财富但家中无人照看,究竟应该怎样安排晚年生活,是老人群体自身及其家庭和社会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虽然所有老人都企盼家庭的物质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安慰。但是,人口流动频繁、老龄化加剧和抚养系数比持续上升,必将逐步改变现行的家庭养老模式。很显然,不但目前1.67亿60岁以上的老人中很多由于现有养老机构容量有限无法实现机构养老,900多万失能失智老人,面临更为严重的困难,加之具有较强支付能力的活力老人的庞大养老需求,中国养老产业的快速发展值得期待。

  养老产业建设具有明确的政府政策支持意向。毋庸讳言,我国目前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的财政支付能力不可能广泛提供条件优越的机构养老条件,因此当前和今后较长时期的养老事业应该而且必须由家庭、社会和政府共同分担,条件优越的养老机构只能通过产业化和市场化经营运作来实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主任回良玉2010年1月28日在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全体会议上指出:老龄问题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长治久安,是我国改革发展中不容忽视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要加大对养老服务设施的投入力度、对养老服务业的扶持力度,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兴办老年服务设施和服务机构。

  养老产业投资是一个多赢的战略。从人口老龄化趋势和人口增长曲线看,养老产业在今后30年将逐渐形成经济的一个强劲增长点,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积极参与和贡献于健康和持续发展的经济周期。养老产业的发展,必然以养老社区建设先行,这也有利于转化目前房地产开发商的部分过剩产能,有利于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房地产业影响上下几十个产业,房地产业的发展必然对国家经济产生重要影响,对国家经济新的周期作出增量贡献。在城市化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养老社区建设还可以缓解城区中心的设施和服务压力。同时,老年社区的建设和运营还可以有效缓解就业压力。按照8.5%的老人进入养老机构的比例计算,养老机构的容量目前应为1420万人。如果每4位老人可以带来一个工作岗位,建设周期10年的话,考虑人口老龄化加速因素,养老社区的建设和运行可以创造千万个就业岗位。

  时代呼吁一批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和公益心的企业家、一批有着较强财力和较高社会威信的企业积极参与和贡献于中国的养老事业,投身养老产业的建设与开发。保险资金介入养老产业投资,特别是养老社区投资,无疑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作者系厦门大学会计系教授兼会计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新疆保险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仅供读者参考,产生风险自担,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