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险:稳健增长中酝酿转型

时间:2011/12/19     来源:中国保险报     作者:高嵩

   2011年,产险业迎来了稳步增长的好年头。尽管受车险业务影响,保费收入增速比前两年略有放缓,但非车险业务,电、网渠道的发力及持续维持低位的综合成本率使得2011年产险业务的盈利相当可观。产险业务成为2011年中国保险业发展的一大亮点。

  承保盈利达高峰

  2011年,产险业持续走低的综合成本率使得产险的承保盈利达到高峰。据广发证券数据显示,今年各保险公司的综合成本率降到91%至92%,这在国内外产险业均属少见。业内普遍认为,产险行业综合成本率的持续走低,得益于2008年8月保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财产保险市场秩序工作方案》后,行业规范化经营所带来的影响。

  受消费刺激政策退出、油价攀升及部分城市限购政策等因素影响,今年新车销售增速明显下降。根据中汽协公布的数据,2011年1至10月,我国汽车销量增长3.3%,10月出现负增长。由此,今年车险业务也呈现出增速放缓的态势,影响了产险业务整体的保费收入。截至2011年10月,全国财产险公司实现原保费收入3937.0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7.76%。虽然相比前两年20%至30%的增长,增速有所放缓,但在制度调整、规范经营下的稳步增长还是让人看到产险业务持续向好的趋势。

  相比车险业务,2011年我国非车险业务继续保持均衡较快的发展态势,上半年非车险业务同比增长24.7%,增速比车险业务高11个百分点。其中,责任险、货运险、企财险、工程险保费收入分别增长24.6%、23.2%、19.7%和10.4%。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及车险费率改革政策的影响,产险业务结构将会有所调整。产险业应加大对企财险、责任险等非车险业务的产品开发和推广,以寻找新的增长点。

  车险行业酝酿转型

  2011年,保监会通过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推动车险行业转型。从3月1日开始,保监会在深圳试点商业车险定价机制改革。从深圳试点效果看,与目前全国通行的ABC条款相比较,深圳试点的高折扣率在降低了每张保单保费收入的同时,也降低了理赔费用,综合成本率较稳定。

  9月,保监会发布了《关于加强机动车辆商业保险条款费率管理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正式拉开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序幕。从国际经验来看,车险费率市场化是行业长期发展的必经之路。它通过费率分级引导客户养成健康驾驶的习惯,并根据客户的风险等级进行合理的费率定价,使得费率水平更加公平合理,在保护消费者利益的同时,有利于行业的健康长效发展。

  目前,产险市场上仅有平安产险、太平洋产险、阳光产险、安邦保险、永诚保险和华泰财险6家保险公司(天平车险一贯具有自主定价的权利,不受此次规定的影响)符合自主定价要求,6家公司总计市场占有率仅为36.42%。虽然车险费率改革带来的影响仍有待观察,但可以预期的是,未来车险行业的竞争将会加剧。

  2011年,各产险公司已经开始通过改善服务、产品创新、扩宽销售渠道等来转变自身车险业务的盈利模式。无论是免费道路救援服务,3G无线网络、RAS快速定损系统等高科技设备在现场查勘的应用,还是通过与汽车配件厂商合作为客户提供更好的理赔产品等,各车险公司都在增加自身业务的附加值,在服务上下工夫,以期提升客户的满意度。车险行业服务渐入深耕阶段,从原来一味重视价格,进入开始注重产品、服务质量的阶段。

  电销、网销成为新增长点

  2011年,电销、网销等新兴渠道成为维持产险保费增长的新支点。

  据广发证券数据表示,2011年1-9月,电销、网销车险保费收入296亿元,占车险行业保费收入的10%。其中,中国平安电销车险保费收入156亿元,已占自身车险的33%,增速85%,其传统渠道增速仅25%;中国太保今年电销渠道发力,电销车险今年1-6月份同比增长495%,预计明年电销车险占车险保费的比重将达到20%。

  电销、网销等新兴渠道以其节省中介费用、上规模后成本低、节约消费者时间成本、快速传播等优势,成为保险公司日渐重要的销售渠道,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由于电销、网销对保险公司品牌、后援等综合实力要求较高,使用该渠道的多为大公司,使电销、网销车险市场呈现出一种“强者恒强”的态势。

  目前,我国一共仅有12家产险公司具有电销车险的资格。广发证券预计,未来3年,电销、网销车险将占车险保费收入的20%以上。

【新疆保险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仅供读者参考,产生风险自担,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