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企压价挤压盈利空间 保险公估机构发展步履维艰

时间:2010/4/7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张汉澍
  一段时间来,一降再降的公估付费正使得公估机构步履维艰。 “过去车险接一个案子可以收150元的服务费,现在却只有50元至80元,这样下去公估怎么发展?”一位公估机构的负责人表达了对公估发展的担忧。

  与此同时,公估业务量也在减少。上海保监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上海保险公估机构实现营业收入2.07亿元,同比下降11.91%。而今年,公估收入还有继续下滑的趋势。

  无奈接受服务费下降事实

  “查勘车是我们自己出,现在油价又涨,再扣掉人力成本,公司还能赚什么? ”上海锦正保险公估有限公司董事长朱青皱着眉头向笔者算着这笔帐。 2008年成立的上海锦正保险公估几乎有半数以上的业务来自于车险公估,朱青表示险企的单方面压价使得公估公司利润空间正在不断缩小。

  朱青认为,服务是需要成本的。保险公司从2009年开始的压价行为,影响的不仅是公估的利益,最终还会反映到对消费者的服务质量上。 “过去在定损点公估机构都会派驻两名服务人员,但现在都缩减成了一名。一旦这个人上厕所去了,消费者连服务人员都找不到。 ”

  尽管业务类型不同,泛华天衡公估总裁钱兵也同样感觉到了市场的变化。 “水险公估的专业性要求很高,我们提供的是技术输出,但现在的价格看上去更像是劳务输出。 ”

  “我们的员工都是技术性人员,有工程师、退下来的船长、大副,学历都在本科以上,包括许多研究生。光人的工资就要付出很多少? ”人力资源的高成本让钱兵对保险公司的压价行为感受到了更多的压力。钱兵始终认为,公估就是靠技术来吃饭,技术性人员的流失就意味着公估行业发展的停滞和衰退。

  “我们曾经接过一个为上海地铁进行风险评估的业务,我们要求的服务费是8万元,保险公司给出的价格是2万,而地铁公司按照建筑行业费用标准所制定的预算达到18万元。同样的标的,收费差异却如此大!”严竣的事实让钱兵颇感无奈。

  保险公司也有难言之隐,2008年,各类灾害使保险赔付率居高不下,险企偿付能力遭到严峻考验。为摆脱自身困境,保险公司不得已只得开始控制费用成本,公估费用则首当其冲。

  尽管不满保险公司单方面的压价行为,但目前保险公估机构只有被动接受。朱青认为,就国内保险市场既有的格局而言,保险中介在保险公司面前至今难有话语权。“既然可以通过行业自律,来对车险手续费制定标准,那么我们也希望同业公会来规范公估服务的最低收费标准。 ”

  “太平年”与金融危机的双重冲击

  “公估主要是靠查勘、定损来吃饭。没灾没损的情况下,业务量自然也少了许多。 ”朱青如是表示。

  2008年3月,朱青与另外两个伙伴以200万元注册资金创立了上海锦正保险公估。那一年国内自然灾害不断。对公估公司而言,成立恰当其时。

  朱青透露,当时还在开业前的筹备期就已经接到了许多业务。“企财险业务是按估损金额的百分比来收费,而车险业务则以接案的数量来收费。 ”2008年初的冰冻灾害使得保险赔付率大大提升,而朱青的公估公司却迎来个开门红。

  相比2008年,2009算是个“太平年”,公估行业估损金额、业务收入同比下降本是预料之中的事。然而,金融危机来袭,使得货运险首当其冲受到冲击。上海保险同业公会数据显示,2009年上海地区货运险保费收入10.01亿元,同比下降13.78%。货运险业务萎缩使得以水险公估服务为业务支撑的公估机构也大受打击。

  作为上海地区水险份额最大的公估服务机构,上海泛华天衡保险公估2009年被纳斯达克上市公司泛华保险服务集团控股,并整合了泛华集团全国范围的水险业务资源。

  在保监会公布的公估机构排行榜上,上海泛华天衡公估2009年全国营业收入仅为3658万元,而金融危机影响前的2008年,单是上海地区的营业收入就达到了4384万元。

  “在去年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一艘艘的货船都停靠在码头港口,保险都不需要了,我们还能有什么业务来源? ”钱兵说。
【新疆保险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仅供读者参考,产生风险自担,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