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险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更考验服务能力

时间:2012/2/8     来源:中国保险报     作者:仝春建

  2月1日公布的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在突出“科技兴农”时强调,要扩大农业保险险种和覆盖面。而在此前的1月20日,财政部下发有关通知表示,自2012年起,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险种增加至15个,补贴区域扩大至全国。

  这是一个重要信号:经过多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国家对农业保险越来越重视,政策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农业保险有望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这种情况下,保险业必须把握机遇,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与服务能力,以确保国家的支农惠农政策更好地落到实处。

  近年来,特别是2007年中央财政启动保费补贴试点以来,我国农业保险取得了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第二、亚洲第一的农业保险市场。据统计,中央和地方财政累计投入补贴资金超过46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安排资金264亿元,带动参保农户5.8亿户次,为“三农”提供风险保障达1.8万亿元。

  多年的实践证明,农业保险在改进农村社会管理、推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完善防灾救灾机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在,农业保险和新农合、新农保一起,已经被称为支持“三农”发展的三大支柱。

  农业保险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良好的效果,离不开国家和各级政府的支持,离不开保险监管部门的监督和引导,更离不开各家保险公司的积极参与。但不得不指出的是,当前农业保险在法律制度、体制机制等方面尚不完善,各家保险公司的服务能力也有很大提升空间,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比如,一些地方农业保险之所以推广难度较大,很大原因就在于保险公司的服务能力有欠缺,农民不能及时得到或足额得到保险赔付,感受不到农业保险给自己带来的实惠,导致农户投保不积极、政策不能落地等问题。

  农业保险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任务重、责任大,对于各家保险公司来说,积极落实国家的支农惠农政策责无旁贷,但苦练内功,加强自身基础建设,提升服务能力,特别是提升理赔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也必须同步跟进,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这样才能为农业保险的长期持续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提升农业保险服务能力,必须加强基层服务体系专业化建设,在机构网络、人力资源、设备和技术方面多投入。持续的专业化建设,就是要向各级政府和广大农民表明,保险公司经营农业保险,打的既是“阵地战”,也是“持久战”。

  提升农业保险服务能力,要因地制宜,不断创新和完善经营模式,不论是什么样的模式,采用什么样的技术手段,最终目标都应当是最大程度地避免承保、理赔环节的虚假行为,确保查勘定损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保险理赔的真实性和及时有效。

  提升农业保险服务能力,最根本的问题是不断提升理赔服务的质量和水平。这就需要各家保险公司严格按照保险监管部门的要求,切实加强农业保险理赔管理机制建设,改进和完善承保、定损和理赔等各个环节的业务流程,做到定损到户、理赔到户和理赔结果公开,确保赔款及时、足额支付。

  提升农业保险服务能力,前提仍然是规范经营。农业保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农业保险能否规范经营,事关行业形象和公司声誉,更关系到国家政策是否落实、投保农户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保障、农业保险的风险是否得到有效防范等核心问题。因此,在农业保险走向新的发展阶段的情况下,各家保险公司必须牢固树立规范经营意识,否则提升服务能力只能是一句空话。

【新疆保险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仅供读者参考,产生风险自担,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